伊朗努尔新闻网:以色列政权试图将所谓的“基甸战车”行动包装为摧毁哈马斯及解救战俘的胜利。然而,在幕后,该政权面对国际和人道压力,被迫有限度地允许人道援助进入加沙。
这一决定是在连续两个月的全面封锁和加剧的饥荒之后做出的,反映了严重的伦理和人道危机,使以色列从强势姿态转向防御立场。随着新一轮停火谈判的开启,特拉维夫正试图将援助作为施压工具,以实现自身诉求。
抵抗力量成为战场上的关键变量
在战场上,另一种叙事正在形成。哈马斯在加沙北部的精准打击行动已对以色列军队造成重大损失,并增加了军事推进的安全挑战。同时,也门强化对以色列的海上封锁,表明它不再只是外围观察者,而是已成为抵抗力量的战略性要素。
也门军方宣布封锁海法港,美国军舰从红海撤退,再次证明了华盛顿的失败及其在有效支持以色列方面的无力。这一系列事态发展实际上迫使以色列在面对抵抗势力时后撤。
公众觉醒:抵抗的战略资本
西方领导人声称支持人权并援助加沙,但他们的真实行动却与这些表态形成明显矛盾。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外交支持以及对暴行的沉默,揭示了他们的真实面目。推动西方调整立场的,并非政策变化,而是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民众压力。
抵抗运动通过公共外交,使巴勒斯坦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议题,并削弱了以色列的媒体审查。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包括在“灾难日”的集会,以及欧洲议会与美国国会内的抗议活动——都表明全球反对锡安主义的觉醒浪潮正在增强。
从空洞承诺到战场现实
几辆运载援助物资的卡车并不能证明特朗普和欧洲领导人口中的“人道主义善意”,相反,它是抵抗势力持续打击的直接成果。特朗普取消副总统对被占领土的访问,试图塑造一个人道主义形象,但其过去的立场以及华盛顿对以色列的全面支持,使这一举动毫无可信度。这些压力甚至迫使西方大国不得不接受部分现实。事实上,加沙的自由并不会从空洞的谈判中到来,而是通过战场上的抵抗和全球的觉醒实现。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