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二条的规定,非核武器国家在遵守此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依据第四条享有不可侵犯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在促成该条约签订的谈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一直存在争议,即发展中国家如果放弃其制造核武器的权利,能够获得哪些补偿。
在NPT的第四条,即条约的第二支柱中,就提到了这一补偿。而条约的第三支柱则涉及核武器国家成员,即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逐步减少核武器数量,推动裁军,这一内容在NPT第六条中得到体现。这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根据NPT条约,他们被视为核武器国家,其义务与非核武器国家有所不同。
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这些国家的核活动监督较为有限,并且通常是自愿性质。在2010年代初期,这些核武器国家承诺将在NPT框架下采取有效和实质性的措施,以减少国内核武器数量。然而,这一承诺迄今尚未兑现。
军备控制专家认为,NPT的有效性和存续取决于这三大支柱之间的平衡,即非核武器国家应在遵守不扩散义务的同时享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益,而核武器国家也应积极推动裁军。然而,过去三十年来,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
事实上,NPT的五个成员国并未减少对核武器的使用,反而大力推动其核武库的扩张。中国、美国甚至俄罗斯的核武库扩张速度,清楚地反映了这一趋势。此外,其他两个核武器国家——法国和英国——也对其核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国际原子能机构内部的不结盟国家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强调,NPT条约中的权利与义务失衡将削弱其普遍性。
关于非核武器国家(如伊朗)是否能自动或有条件地享受NPT第四条规定的权利,意见存在分歧。在每五年一次于纽约举行的NPT审议会议上,各国对所有条款进行了激烈讨论。
这些讨论的总体结论是,第四条规定的权利取决于成员国对第二条,即不扩散义务的遵守。简单来说,若某国未能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所认定的不扩散原则或第二条,则无法享有第四条规定的权利。这正是伊朗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争议所在。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不同国家的核问题采取的态度并不一致,其决定往往受到政治力量的影响。例如,日本采用多种铀浓缩技术,被认为是全球最先进的核能国家之一,其核武器制造能力可能只需一个月即可实现。然而,它是全球唯一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所有核活动均为和平用途”认证的国家。
此外,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不同国家的核活动采取了差别对待,比如对韩国的钚再处理案快速结案,而伊朗的核问题已导致其遭受联合国安理会最严厉的制裁,持续多年。
根据NPT第四条(在伊朗曾以“核能是我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为口号表达),和平利用核能的前提是掌握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其中铀浓缩是最核心的环节。然而,政治经验表明,实际上享有这一权利需要关注外交互动并采取一些建立信任的措施。
在过去几十年里,一些国家成功采取信任建设措施,在不制造核武器的情况下,拥有浓缩铀和核燃料循环。阿根廷和巴西是两个最成功的非西方国家范例。这两个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与伊朗同步启动了核计划,并曾一度寻求制造核武器。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使其无法负担核活动的经济成本。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阿根廷和巴西改变了外交政策,暂时中止了核活动,并通过一系列信任建设措施,成功保留了阿根廷的核燃料循环及再处理能力。
这些措施包括:批准NPT条约;在巴西宪法中明确禁止制造核武器;建立联合核监督中心以监控阿根廷和巴西的核活动。此外,巴西接受了铀浓缩的内外分配模式,即逐步在国内生产燃料所需的铀浓缩量,并每年增加国内生产的浓缩铀比例。
除了巴西和阿根廷,英国、德国和荷兰合资的URENCO公司在本国及美国设立了四座浓缩设施。此外,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20世纪60年代共同建立了Eurodif浓缩工厂,伊朗后来也获得了该工厂的部分股份。
换言之,通过实施信任建设措施,各国可以获得核燃料循环。由于核能具有双重用途,这类措施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在为巴西的核潜艇设计监督机制。而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则从未加入NPT,因为其目的在于制造核武器。
在伊朗问题上,由于伊朗与部分西方国家的长期对立,维持核燃料循环面临特殊复杂性。西方国家始终质疑伊朗浓缩铀的真实目的。伊朗方面回应称,阿米尔阿巴德反应堆需要20%浓缩铀作为燃料,而西方国家拒绝向其提供。此外,浓缩铀在医学和农业领域亦有广泛应用。
60%浓缩铀的生产则是针对美国履行伊核协议(JCPOA)承诺的施压。在该协议中,美国首次正式承认伊朗在本国境内拥有浓缩权,这对军控体系而言是一项重大突破,也标志着国际社会承认伊朗的核燃料循环权利。由于包括NPT核大国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内的多个国际主体均参与该协议,因此可认为国际社会已接受伊朗的国内浓缩能力。
正如美国对巴西和阿根廷国内浓缩能力的承认,以及与印度达成的战略核协议标志着印度的核地位一样,美国在JCPOA框架内接受伊朗的核燃料循环,也被视为核军控领域的重大进展。
因此,可以认为维持伊朗的核燃料循环已具备基本条件。如果伊朗能够与美国在一系列信任建设措施上达成协议,那么甚至特朗普政府也可能接受伊朗的国内核燃料循环。
伊朗此前已接受了一系列信任建设措施,包括签署附加议定书,并承诺提交国会批准;接受超出保障监督范围的监控,例如允许安装监视摄像头于离心机制造车间;限制国内浓缩铀库存;重新设计重水反应堆;限制先进离心机的使用;暂停20%浓缩铀生产;并在离心机上安装铀浓度分析仪。
简单来说,伊朗可以通过实施这些技术和政治信任措施,为在本国维持3.67%浓缩铀及核燃料循环创造条件。然而,考虑到伊朗与美国之间的长期不信任,以及西方国家对地区局势的评估,实施这些信任建设措施并使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认可并非易事。这也是当前谈判僵局的原因之一。
伊朗政府希望在保留自身核基础设施的同时,采取一系列可向国际社会解释的措施。另一方面,美国也应坚持由奥巴马总统承认的伊朗国内浓缩权。特朗普政府曾明确表示,其目标是彻底终结伊朗的核计划,即消除其核燃料循环,这将削弱其施压外交的有效性。
伊朗努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