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在伊朗与美国的敏感谈判期间,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担心自己被排除在外交进程之外。自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JCPOA)以来,华盛顿仅将欧洲视为次要调解者,而非新协议的主要设计伙伴。在此背景下,欧洲国家试图恢复自身影响力,但所采用的手段虽具法律依据,却可能带来战略性负面影响。
其中最具争议的工具是“触发机制”(Snapback),该机制允许联合国对伊朗的所有制裁自动恢复。美国在退出伊核协议后失去了使用该机制的资格,但欧洲仍然可以将其作为政治施压工具。然而,欧洲国家深知,触发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其实施可能不仅伤害伊朗,也可能给欧洲自身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尽管如此,欧洲的目标不仅仅是施压,而是重新定义自身在谈判中的角色,以成为美国在协议进程中的必要伙伴。
与美国不同,欧洲因地理位置更接近伊朗,对伊朗导弹计划的威胁更加敏感。法国认为,伊朗导弹可能威胁马赛、布鲁塞尔及其地区盟友。因此,欧洲希望将伊朗导弹计划纳入核谈判,这一立场源于战略安全考量。然而,由于欧洲缺乏足够的施压工具,其独立外交路线仍面临挑战。
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的最新言论,显示欧洲正试图以高成本方式介入谈判。巴鲁警告称,如果欧洲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法国将启动触发机制。与此同时,格罗西罕见地表示,达成协议的时间仅剩“几周”,并强调IAEA必须在协议认证中发挥最终作用——这一立场超出了该机构的技术职能。
对此,伊朗外交官赛义德·阿巴斯·阿拉克奇警告称,触发机制的启动不仅意味着欧洲退出伊核协议,还可能引发不可控的紧张局势。他表示,德黑兰愿意与欧洲首都展开对话,但前提是谈判必须具有建设性,而非威胁性。
与此同时,西方媒体也在对伊朗施压。路透社报道称,伊朗准备向俄罗斯提供导弹装备,但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否认这一指控,称其为政治操纵。这些报道与欧洲的外交威胁、IAEA的警告共同构成针对伊朗的综合施压策略。
伊朗多次表态称,如果获得明确保障并终止威胁,它愿意恢复履行协议义务。阿拉克奇在谈及副部长级初步谈判时,形容这些对话脆弱但充满希望。目前,欧洲正处于关键决策点:是继续沿着威胁路线前进,还是采取建设性外交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