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关于计划在周六与伊朗高级官员举行直接会谈的言论,应被视为一场复杂且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旨在影响国内外公众舆论。
特朗普在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访问期间发表上述言论,声称“最高级别的谈判”正在伊朗与美国之间进行。他还透露,在即将前往利雅得进行正式访问之前,他计划与伊朗官员进行一次重要且直接的会面。据媒体报道,包括半岛电视台、路透社和法新社在内的消息称,特朗普表示伊朗官员已接受这一会面提议。
然而,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及其他外交官员完全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强调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对话发生,即使未来进行谈判,也只能以间接形式进行。
政治叙事的操控与心理战术
特朗普的媒体活动应被解读为美国外交政策领域的叙事战。通过提出直接谈判的主张,特朗普试图不仅将外交主动权归于自己,还将伊朗置于被动地位,使其被描绘为一个不灵活且反对对话的角色。
这一策略不仅在美国国内政治舞台上对特朗普有利,同时也是一种在地区和国际层面施加政治压力的工具,尤其是在全球对美国关税战争的批评之后。
在这种框架下,主要目标并非达成协议,而是巩固美国作为“先行者”和“冲突解决倡导者”的形象。这一叙事通过广泛的媒体报道传播,并利用接近白宫的新闻资源发布,同时也引发了伊朗官员,特别是外交部的审慎回应。
提及利比亚模式:威胁伪装成协议
除了媒体活动之外,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发表的言论以及特朗普提到可能与伊朗达成“类似利比亚”的协议,在战略分析领域具有特殊意义。
提及利比亚模式显然反映了美国及其盟友对协议概念的不诚实理解。2003年利比亚的经历——卡扎菲政府接受全面解除武装、广泛的国际监督以及国家防御结构的开放,最终却因北约军事干预而导致政权崩溃——仍然深刻影响着许多独立国家的战略记忆。
在这一框架下,提及这一模式不仅不传递外交信息,反而表明美国及其盟友的政策中充满威胁和强制性。
媒体外交与正式外交的对立
白宫的媒体声明与伊朗官方立场之间的矛盾,表明缺乏实现真正外交进程的必要基础。特朗普此前在向德黑兰发送正式信件时试图通过媒体压力提升自己的地位,这次又通过未经计划和证实的主张试图操控公众认知。然而,缺乏明确渠道、初步协调甚至基本共识,表明这一主张更多是服务于短期政治目标的战术展示,而非外交现实主义的体现。
对周六情景的战略评估
从战略层面来看,特朗普的目标并非启动可靠的外交进程,而是测试伊朗在心理、媒体和政治综合压力下的反应。这一行动旨在评估伊朗是否准备进入谈判过程。如果德黑兰选择配合或保持沉默,这可能被美国利用作为单方面施加要求的基础。
相反,伊朗外交部明确且有力的立场——完全拒绝任何直接谈判,并将间接谈判的可能性限定在特定条件下——表明其在抵抗外交战略中的一致性。只要美国未改变其实际行为,仍通过威胁、制裁和心理战试图改变对方的计算,任何形式的谈判——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无法成为解决问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