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努尔新闻网:阿里·拉里贾尼最近关于伊朗核政策和经济合作优先于对抗的声明,再次在政治和媒体圈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分析人士将这些言论解读为伊朗战略的转变,但事实上,这正是伊朗自核谈判开始以来一直坚持的立场,也是伊核协议(JCPOA)形成的基础。
伊核协议:消除疑虑与经济合作的框架
伊朗通过核谈判旨在消除西方对其和平核计划的疑虑,并与全球大国建立经济合作机制。谈判的结果是一个协议,其核心在于一方面消除担忧,另一方面建立互利的经济联系。然而,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以及欧洲未能履行承诺,表明对方缺乏维护协议的意愿。拉里贾尼重申,伊朗愿意基于共同利益进行合作,但如果威胁和压力持续,伊朗将不得不利用一切手段捍卫自身。
美国是否准备好进行经济合作?
关键问题在于,美国,尤其是在特朗普再次担任总统的情况下,是否准备放弃对抗政策,转而追求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伊朗明确表示,只要没有威胁,其核政策不会改变。但如果外部压力和军事威胁达到危及国家生存的程度,国家安全将成为优先事项,伊朗将动用所有威慑能力。
拉里贾尼强调,如果美国真心希望缓解紧张局势,就应停止威胁和施压,转而寻求经济合作。这正是伊核协议谈判期间伊朗所追求的逻辑,其结果是一个惠及各方的协议。然而,华盛顿迄今为止并未表现出放弃压力和威胁政策的意愿。
军事威胁下的威慑与防御
拉里贾尼最近的声明中提到的次要教法裁决概念尤为重要。这一概念在紧急情况下允许调整某些政策。他指出,如果对伊朗的军事威胁达到危及国家安全的程度,伊朗将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这一立场并非战略转变,而是每个国家在面对生存威胁时的基本原则。
伊朗与其他独立国家一样,有权在面对安全威胁时进行自卫。这并不意味着伊朗希望改变其核政策或发展核武器,而是对潜在威胁的防御性反应。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唯一的途径是坚持合作原则并创造共同的经济利益。